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0:05 点击次数:196
游客遇袭事件后,巴基斯坦的日子更加难过了。印度迅速采取行动,驱逐访客、边境摩擦升级,还祭出断水这一杀手锏。作为上游国家,印度掌控着多条流经巴基斯坦的重要河流,断水的威胁直接戳中巴方的命脉。这不是第一次了,克什米尔地区此前泄洪导致的经济损失还历历在目,而这次更是变本加厉。
印方算盘打得精明:不用开战,就能让对手内外交困。一边是粮食减产和电力供应受限,一边是国内民众怨声载道,这样一来,不费一兵一卒就削弱了邻国的实力。而对于已经债台高筑、通胀飙升的巴基斯坦来说,这种压力无疑雪上加霜。
为了缓解燃眉之急,谢里夫政府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国。他们希望通过100亿元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,以及发行熊猫债券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。同时,还在积极争取IMF贷款。但问题来了,仅靠外部援助真的能救得了一潭死水吗?数据显示,目前巴基斯坦公共债务已占GDP总量近90%,偿债压力几乎压垮财政体系。即便如此,他们仍旧不得不继续借钱,因为没有别的选择。
与阿根廷相比,中巴之间货币互换显然缺乏可持续性。从阿根廷,中国可以进口大量农产品,这是硬需求;而从巴基斯坦,中国真正需要什么呢?答案并不明确。这种单方面依赖注定不会长久,但对目前腹背受敌的巴来说,与中国合作却成为唯一可能维持汇率稳定、防止金融市场崩溃的方法。
与此同时,两国间恶化关系带来的另一后果也开始浮现双边贸易额锐减。据统计,两国去年的贸易额仅为12亿美元,今年甚至可能跌破10亿大关。这不仅使原本有限的经济活力进一步枯竭,也暴露出双方高度政治化下无法脱钩又难以修复的一种僵局。有评论指出,如果不能恢复基本贸易往来,无论再怎么借贷,都只是饮鸩止渴罢了。
然而,即便短期有了解决方案,高利息和长期负担仍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。不解决出口结构单一的问题,不改善产业链布局,再多的钱也填不上这个窟窿。而且,每一次举债都会降低信用评级,让国际投资者望而却步,到最后只能陷入一个越穷越借、越借越穷的不归路。如果说过去还能靠地缘战略价值吸引各方关注,那么现在,在全球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,这张牌似乎越来越不好用了。
或许有人会问,那有没有其他办法?其实有,但很难走通。开源节流四个字听起来简单,却意味着彻底改革税收制度,提高工业生产效率,同时扩大区域经济合作范围。然而这些措施都需要时间,而时间正是如今最稀缺的一件事。当所有人都把眼睛盯向下一笔贷款时,有多少人在思考如何避免未来被同样的问题反复绊倒?
南亚博弈正在升温,中印两强角力愈发激烈。在这种环境下,对处于夹缝中的小国而言,是继续做棋盘上的棋子还是主动谋求突破,将决定其未来几十年的发展轨迹。而这一切,没有捷径可走。
Powered by 爱博体育官网入口app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